toys matter,玩具也是人!回顾《玩具总动员1》

编辑:admin 日期:2019-06-21 08:58:30 / 人气:


别光看如今皮克斯是动画行业的领军人,当然你也可以说迪士尼如果你看重母公司,当年,1995,制作全球第一部3d动画电影的建模渲染公司也早以掌握了核 心科技。但是,重看《玩具总动员》(以下简称《玩具》),我们不难发现,这部动画主要还是讲述了人际(人与人,人与玩具)关系,这个不论科技如何发展,时代如何变化,都不过时的命题。
客观来说,给玩具赋予人性和生命不是什么独特的想象和创意,难的是让他们和人类世界交融在一起。(试想,任何一部纯粹的玩具动画即使好看,也难免让人觉得疏离。)在《玩具》中,玩具们的生活发生在人类的视线之外,即他们绝对力求遵守作为一个玩具的本分——这样才不会吓到家人。开头去侦察新玩具的绿色士兵是个很好的例子:就算牺牲,也要在人面前一动不动。
但玩具们的界限则灵活的多,就像我们真人一样,是个有交流有互动有合作有分歧的社会。以安迪的生日会为例,紧张的玩具们对于礼物中可能带来的新玩具就怀着不同的期盼。有的想要个同类作伴(土豆先生),有的期盼不要同类(暴龙)——免得以后争宠。没错,争宠是个在合适不过的主题。新来的巴斯光年和安迪的头牌,本系列的第一主角玩具,牛仔警长伍迪确有一定同质性。因为两人一个是太空干警,一个是西部警察,就能动性和系列IP属性加持来说也远胜其他玩具。
小男孩安迪,当然我们没人会责怪他喜新厌旧,选择了新晋的巴斯。伍迪此时的难题是如何面对这失宠的落寞;而巴斯,在某种阴差阳错造成的自信当中(“我能飞!”),却要面对伍迪的下暗脚,最终被击出窗外。这种行为为其他玩具们所不齿,巴斯也对他没有了任何好感(虽然本来也不多)。
相处和寻找自我定位这个问题不仅体现在玩具们当中,还反应其片中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。比如,安迪一家(我们从来不知道安迪的父亲是谁)要搬到新址,也是寻找更好位置的暗示。比如,隔壁家的小男孩席德,总在虐待玩具,我们最终看到,这种不可取的行为会遭到惩罚;同时,席德和妹妹,妹妹和自己的被破坏的玩具都是如何与他人(玩具也是人)相处这个核心命题的多角度演示。
安迪自身,除了表现丢失伍迪和巴斯后的失落,并没有出镜太多,但他作为主人的象征意义更为强大。当巴斯因为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玩具(当然他从来都是,但他迟迟无法看清现实)而迷失潦倒时,是伍迪告诉他“是安迪玩具”让他重新找到了存在的意义。没错,世上玩具千千万,同一个玩具的产量也是不计其数。每个玩具的独特性在于其与主人相遇后的经历。
因为不让玩具在人类面前说话和活动是尽量不让影片看起来奇怪(用小猪钱罐的话说是screwy),但影片的结尾还是大胆地让伍迪在席德面前开口讲话了。但是这一个近乎恐怖片的场景让人觉得合理且没有任何不舒服,因为这句“与玩具好好玩”实在是给席德上了一堂“如何与人相处(玩家也是人,again!)”的人生课——别忘了,巴斯一开始就气氛地说要给这坏小孩上一课,现在他并肩作战的好朋友伍迪替他做到了。
这种友善相处的正面价值很快,即在影片内部,得到了传播。巴斯大方承认自己并不会飞,“只是一个花式降落”;暴龙也开始希望新来一个食草龙,与他作伴。整部影片传达价值,而不说教,于是就在欢乐的圣诞气氛中结束了。

现在致电 0755-66889988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